顺序 | 流程 | 步骤 | 备注 |
1 | 接受委托 前期准备 | 受评方向评级机构提出申请 双方签定《评级协议》 受评方按约定办理费用 准备评级申报材料 评级机构成立项目评估组 | 《评级协议》约定评级目的、评级时间、双方权益、收费标准等内容; 项目评估组一般由3-6人组成,专门负责本次评估项目。 |
2 | 初步审核 实地考评 | 受评方报送评级所需材料 评级机构进行初审 约定时间安排实地考评 | 评级机构可辅导受评方准备评级材料; 实地考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核实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,就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的评级内容与受评方负责同志进行沟通,便于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真实情况。 |
3 | 汇总分析 制作初稿 | 评级机构汇总材料、分析打分 形成信用报告初稿,提交评审委员会 | 评级机构将企业前期申报和实地考评收集的材料汇总在一起,进行综合分析并打分。 |
4 | 专家评审 征求意见 | 评审委会员组织专家审核 提出意见,明确等级 评级机构通知受评方初评等级 | 受评方对所评等级有异议,可提出复评审请,并在三个工作日内提交新的补充材料,经评级机构审核后,若符合加分项,可给予加分并提升相应等级,若不符合加分项,维持原有等级。 |
5 | 确定等级 发布信息 | 受评方无异议,确定等级 制作评估报告和牌证 公布评级结果 | 确定评级结果后,评级机构按《评级协议》中双方约定的方式公布相关结果,为受评方颁发信用评估报告及相关证书和牌匾。 |
6 | 跟踪监测 动态管理 | 有效期内,跟踪监测 定期或不定期关注受评方 对信用等级动态管理 | 信用等级有效期一般为一年,在有效期内,评级机构应及时关注受评方动态,定期或不定期对受评方进行风险监测; 若受评方生产经营、人员组成、财务状况等发生重大变化,对所评等级造成影响,评级机构可按相关流程调整相应等级。 |
信用评级的结果与评级流程密切相关,评估流程体现了信用评估的整个过程,没有严谨的评估流程就不会产生公正、客观的评级结果,每个评级机构都会根据所评项目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对应的评估流程,有时会有一定的差别,但本质不会有什么变化,大体都是以上这六个步骤。 |